桑黄的药用价值(国内外研究成果)
2016-04-23      来源:康美来
分享至:

桑黄,学名鲍氏层孔菌,又称火木层孔菌、桑耳、桑哦、桑臣等。

祖国医学对桑黄的药用价值认知

在我国民间有“如果能得到桑树上的黄色疙瘩,死人也可复活”传说,那么这个黄色疙瘩是什么呢?它叫桑黄、桑哦、桑臣、针层孔菌等,是大自然中珍稀真菌之一,因生长在桑属植物上而得名。桑黄古人称之为“树舌”,通常寄生于野桑树、松树、杨树等树身腐朽之处。但只有寄生于野桑树上的树舌才是正宗的桑黄。“桑黄”在韩国一般被认为是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而在我国一些学者认为是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

药理作用

桑黄多糖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抑制癌细胞,而且还具有其它的食疗作用。关于其效用,整理叙述如下:

1.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2.并用抗癌剂,能够增强抗癌效果,同时减轻抗癌剂的副作用。

3.缓和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及疲劳倦怠等癌症特有的症状,提高生活品质(QOL)。

4.可以防癌,避免癌症复发。   

5.能够预防及改善免疫力减退引起的感染症等各种疾病。   

6.有很好的护肝作用,可用于防治肝硬化、肝腹水。

桑黄药用价值的重大发现——抗瘤之王

日本对“桑黄”的药用研究远比国内要早,“桑黄”抗癌功能最早被日本学者发现,研究发现“桑黄”水提物可诱导癌细胞进入细胞程序死亡。此外,“桑黄”还有很强的抑制癌细胞转移作用。1968年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与东京大学柴田实验室合作,以“桑黄”野生子实体的水提物进行细胞试验,结果发现对小鼠肉瘤S180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明显的抑制作用,增值抑制率高达96.7%,而对正常细胞无毒,研究还表明具有抗癌作用的物质是“桑黄”子实体中的多糖成分和萜烯类、皂苷类等化学成分。

韩国的学者对“桑黄”的药用功效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naruse等和chung等分别在1974年和1991年用“桑黄”提取物做抗癌试验,并证实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对于“桑黄”进行工业化生产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日本、韩国,“桑黄”的子实体一直作为灵丹妙药出售,“桑黄”产品也已经开始进入市场,日本一家专门从事生药加工的医药企业“津村株式会社”将人工培植的桑黄子实体加工成“破壁细胞超微粉末”制成胶囊投入市场,价格昂贵。

日本近年已开发出桑黄饮料,并作为具有抗癌功效的高端珍贵饮料,更被列为国宴饮品,招待访问日本的中国等国家领导人。

美国也是桑黄类产品的消费大国,据悉,美国从2000年开始从日、韩两国进口桑黄破壁超微粉用于分装胶囊出售。

目前,在抗癌植物药方面,桑黄的抗癌疗效在国际上被公认位居首位。

桑黄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为治疗脂肪肝以及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脂肪肝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在我国均为高发性疾病。日本和韩国早已将桑黄微粉胶囊用于临床治疗脂肪肝或肝纤维化等疾病,其疗效十分显著。桑黄对于免疫系统、血液系统、肝胆系统等引起的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