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学现状
2016-04-18      来源:康美来
分享至:

长期以来,医学界认为肿瘤是身体自身细胞异常增生和扩散的结果,而忽视全身性因素对肿瘤发病的影响,因而在治疗上仅考虑如何消灭肿瘤细胞。目前,肿瘤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

手术治疗肿瘤并非首选,仅限于早期发现的无转移的实体瘤,对已转移扩散的肿瘤,手术治疗往往只能作为姑息治疗手段。过去手术治疗强调根治术,如乳腺癌要做乳腺根治术,不仅要切除患癌的乳腺,还要切除周边的大片组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由于诊治技术的发展,目前强调局限手术,因而使手术损伤变小。手术前后的合理放化疗,有助于提高局限手术的疗效。

肿瘤细胞对放射线非常敏感,放射线如X线和γ线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很强,可以治愈鼻咽癌、食管癌、淋巴瘤等或代替手术治疗。提高疗效,尽量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目前放射治疗的原则是“定点清除”,即放射野越来越小,而癌症局部的放射剂量越来越大,疗效提高,副作用减少。

化学治疗是注射或口服一种或数种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方法。除对少数几种肿瘤,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癌等治愈率较高外,对多数肿瘤治愈率低,仅可延长生存期,改善症状。由于化疗药的作用是抑制增殖迅速的肿瘤细胞DNA合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胞毒作用”,这就造成化疗药“敌我不分”,对体内其他分裂增殖快的细胞,如骨髓造血细胞、胃肠道细胞、免疫细胞等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因而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化疗药与中药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降低化疗药的毒副反应。

20世纪末出现的靶向治疗药开创了肿瘤药物治疗的新纪元。此类药物不同于化疗药,它作用的靶点是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受体、酶、基因、生长因子、调控分子等,主要对肿瘤细胞起调控和稳定作用,而非细胞毒作用。靶向治疗药不仅具有靶向性,而且还实现了治疗的个体化,如目前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EGFR)/酪氨酸激酶(TK)抑制剂,其疗效与EGFR的19、21外显子基因突变相关,这种基因突变在东方人、女性、不吸烟及腺癌人群较多见,故对这一人群疗效高。靶向治疗使迅速生长的肿瘤转变成慢性过程,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体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肿瘤属于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的观点。

最近,著名肿瘤专家孙燕教授撰文指出肿瘤治疗的新趋势:“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将所有肿瘤细胞完全杀灭以‘根治’肿瘤,有时远远超越了肿瘤细胞侵犯的范围和患者可能承受的限度。今天,我们可以理解,很多慢性疾病虽然未能根治,但患者能长期正常工作,保护良好的生活质量。我们或许可能像对待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尽可能通过调理减少疾病的负担,控制和减少肿瘤对机体的危害,长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与肿瘤‘和平共处’的概念已经越来越为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接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