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经济日报》15版扶贫攻坚板块刊发《康美来集团以现代农业理念做大大别山灵芝产业——绿色产业鼓起农民“荷包”》的记者文章,特别报道了康美来集团通过现代化灵芝种植,带领大别山区近万户贫困农民精准脱贫。
原文:
一大早,安徽康美来集团董事长余春富就来到金寨县沙河乡灵芝扶贫基地,与力源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长李文海一起查看灵芝孢子粉弹射情况。大棚内,掀开一处薄膜,看到棕褐色的孢子粉铺了满满一地,余春富高兴地对李文海说:“明年把种植基地再扩大500亩,你看怎么样?”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深处,独特的地质气候条件使其蕴藏着丰富的药材资源。然而,珍贵的山地资源并没有给当地村民带来财富,金寨县仍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以前我们这里的农户也种灵芝,但规模都不大,行情好时能挣点小钱,行情不稳时就亏本。”李文海说,直到康美来集团到来,这种情况才开始改变。
“过去村民种灵芝不能脱贫致富,主要原因是缺乏技术和资金,难以保证品质、形成规模,没有龙头企业和科技支撑。”余春富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绿水青山如何才能变为金山银山呢?余春富和他的康美来集团基于现代农业生产理念,运用先进技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主动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用10多年时间,彻底改变了大别山的灵芝产业格局,带动近万农户脱贫致富。
“我们首先与李文海及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灵芝研究专家沈业寿教授合作,从5亩地开始,逐步发展成种植合作社。”余春富说,集团要求合作社必须带动有种植意向的贫困户共同发展,无偿为合作社以及农户提供遮阳网、农膜、地膜、无纺布、菌种等种植设施和技术指导,同时还与其签订合同,实行订单价格收购,确保农户增收。
康美来的这种订单模式,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和种植风险,让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且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目前,在康美来的带动下,金寨县沙河乡、吴家店镇、斑竹园镇等10多个乡镇累计建立标准化灵芝种植基地7500多亩,年产值过亿元。如今,种植灵芝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在金寨县桃岭乡龙潭村,记者见到了灵芝种植大户陈家良。“我是2016年底实现脱贫的。”陈家良告诉记者,他家里有3个孩子,曾欠债16万多元。2015年,余春富主动找到他,为他制定了灵芝种植脱贫计划。“起初我试种了3亩,当年就实现收入五六万元;后来就加大规模,现在一年收入有10多万元。”陈家良说。
灵芝种植基地的快速发展,还让很多贫困户增加了务工收入。“以前我在南京打工,除了吃喝住宿费用,每月也就剩下2000元左右,2013年索性回村,在基地当上生态种植队长。”长岭乡洪畈村村民李炳祥告诉记者:“现在每月有5000多元收入,一年下来能挣六七万元,关键是还能照顾父母。去年我们全家在霍山县城买了房。”长岭乡党委书记陈奎松告诉记者,像李炳祥一样,长岭乡每个村至少有10户村民在基地务工。
灵芝种植基地的扩大,一方面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企业原材料供给能力,使企业有了更大动力加快基地建设。据了解,去年底康美来集团配合当地政府在沙河乡街道村和楼房村专门设立了沙河乡灵芝扶贫基地,共流转土地200多亩,年栽种灵芝160万袋,带动全乡559户贫困户从事灵芝种植,预计今年能使200余户农民脱贫。
“集团已作出决定,再投资5亿元,成立安徽省云湶谷健康科技公司。”余春富说,除了灵芝之外,公司还将与安徽科技大学专家合作,深度开发大别山其他绿色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生产高山有机大米、林区有机土鸡、有机中药材等,让绿色产业助力扶贫,让大别山农民“荷包”鼓起来。(经济日报 记者 杨忠阳)
《经济日报》是由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媒体,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全国经济类报刊中权威性、公信力最强的报纸。